
【說古道今】
《史記•張儀列傳》載,戰(zhàn)國時,韓魏兩國互相攻伐,打了一年多,仍然難分勝負(fù)。秦惠王準(zhǔn)備出兵干涉,但大臣們有的同意,有的不同意。這時,楚國“游說之士”陳軫正好來到秦國,秦惠王向他請教時,他講了一個“卞莊子刺虎”的故事:“莊子欲刺虎,館豎子止之,曰:‘兩虎方且食牛,食甘必爭,爭則必斗,斗則大者傷,小者死,從傷而刺之,一舉必有雙虎之名。’卞莊子以為然,立須之。有頃,兩虎果斗,大者傷,小者死。莊子從傷者而刺之,一舉果有雙虎之功。”
這個故事是說,魯國勇士卞莊子有一次看見兩只老虎正要吃一頭牛,就想去刺殺老虎。這時,旅館的一位童仆勸他說:“兩只老虎正要吃一頭牛,吃得香了就會互相爭斗,爭斗的結(jié)果必然是大的那一只受傷,小的那一只被咬死。到那時,你只需去刺殺那只受傷的老虎,一下子就有了殺死兩只老虎的名聲。”卞莊子認(rèn)為他說得很有道理,就站在遠(yuǎn)處等著。一會兒,那兩只老虎果然爭斗起來,大的一只受了傷,小的一只被咬死了。卞莊子沖過去,刺死了那只受傷的大老虎,一下子就有了殺死兩只老虎的功勞。
講完這個故事,陳軫言歸正傳,對秦惠王說:“今韓魏相攻,期年不解,是必大國傷,小國亡,從傷而伐之,一舉必有兩實。此猶莊子刺虎之類也。”秦惠王聽從了陳軫的建議,后來“大國果傷,小國亡,秦興兵而伐,大克之”。后世即以“兩敗俱傷”為典,比喻爭斗雙方都會受到損失,誰也得不到好處,也用來形容毫無意義的爭斗。《新五代史•宦者傳論》:“雖有圣智,不能與謀。謀之而不可為,為之而不可成。至其甚,則俱傷而兩敗。”
兩虎爭斗,一死一傷,這當(dāng)然不是最后結(jié)果。最后結(jié)果是兩虎俱亡,因為卞莊子作為第三者出手了。對于卞莊子來說,這是“兩得”;對于兩只老虎來說,則是“兩敗”。
和為貴,和諧為貴。人與人之間難免產(chǎn)生矛盾,因為一時沖動甚至?xí)髣痈筛?。爭斗過程中,好像誰都有必勝的信心,而最后結(jié)果往往是誰都不是贏家。
(尚之)
【草木清芬】

名稱:野西瓜苗
分布:全省大部分地區(qū)均有分布
簡介:野西瓜苗,一年生直立或平臥草本?;ㄆ?-10月,嫩莖葉可以食用,全草入藥,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之效。
?。ㄖ参镔Y料由西北師范大學(xué)白增福、陳學(xué)林提供)
- 2025-08-22倚馬可待 | 下筆千言很瀟灑,離題萬里就什么也不是了
- 2025-08-21管鮑之交 |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
- 2025-08-20自覺涵養(yǎng)紀(jì)律定力
- 2025-08-20《身邊的警醒:違反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典型案例剖析》






